查看原文
其他

▶62岁的印尼侨胞苏用发始终惦念着祖国和家乡

查看更多➝ 苏氏信息平台 2023-11-12

回不去的是故事,留下的是气节


陕西省武功县新村生活着苏武的后人

说起苏武牧羊,我们常常会叹服于他誓死不降的坚贞刚毅,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略一个细节,那便是他每次牧羊时都会随身携带汉朝的节杖,十九年如一日,从未改变。那么“节杖”对于苏武来说有何重要的意义呢?和小编一起去《记住乡愁》第二季第三十六集中的陕西省武功县新村一探究竟吧!


苏武牧羊时仍然手持节杖

苏武出使匈奴前,汉武帝赐予他一根节杖,这根节杖是使臣的信物,更是大汉朝的象征。虽被扣押但仍然每日手持汉节的行为,展现的是苏武“忠贞报国”的民族气节!


苏氏后人为先祖苏武竖立的雕像

为了纪念先祖并更好地传承“忠贞报国”,苏氏后人将“苏武牧羊”的故事改编成秦腔世代传唱,而“忠孝仁俭、以忠为先”的祖训也在日积月累中深深地烙印在苏氏一门的心中,成为后世子孙们的日常规范和行为指导,并使之成为苏氏后人所生活的新村的村德祖训。那么新村村民又是如何传承这一千古祖训的呢?


苏毅立志要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

国外50万年薪的优厚待遇和国内不及其三分之一的收入,该选哪个呢?在小编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但苏毅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

苏毅的祖父和父亲每年都会带他为先祖扫墓,并一遍遍地向他讲述着先辈们“忠贞报国”的故事。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忠孝仁俭、以忠为先”的祖训如娟娟细流般浸润着苏毅的心灵,并让他对“报国”二字有了新的认知。正是因为如此,面对50万的年薪,他放弃得毫不犹豫。他选择的是用自己所学,带动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提升我国的落后技术。在这里小编必须要说上一句:苏毅,真汉子!那么,在苏毅的带动下,我国的哪一项技术获得了提升呢?小伙伴们在《记住乡愁》第二季中寻找吧!


62岁的印尼侨胞苏用发始终惦念着祖国和家乡

在祖辈的谆谆教诲下,“忠贞报国”已经成为新村村民的行为准则,而对于旅居海外的苏氏子孙来说,这一传承更有着特殊的意义。62岁的印尼侨胞苏用发不仅通过在家乡修建苏武纪念馆和捐赠教学楼的方式表达对于祖训的遵从和祖国的忠贞,更通过创办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更有意义的方式身体力行了“忠贞报国”的深层含义。(以前一提到深层含义,小编就头晕,不过这次,小编秒懂了!)在苏用发的影响下,中华文化在印尼掀起了怎样的热潮,这种“报国”方式对于中华文化的推动又有何意义呢?小伙伴们在《记住乡愁》第二季中寻找吧!


苏用发创建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记住乡愁》一一介绍苏武公后感

     忠精爱国苏武公,

     不屈不挠中华魂;

     齿雪呑毡十九载,

     正气浩然憾长空。

     缅怀苏武学先祖,

     赤胆忠心爱国志;

     弘扬祖德谱新篇,

     振兴中华献忠骨。

          苏启文写于穗  猴年正月初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84ihw8t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苏启文观《记住乡愁:新村(忠贞报国)》后感(的详细信息请点开底部“阅读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